世界大型博彩公司_bob电竞体育博彩-投注*官网

图片

衡阳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规划



2022年,衡阳县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党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三五一"工作思路,加强"三农"谋划,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全力稳定生产保供给,聚力巩固成果守底线,着力加强建设促振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一、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2年,"三农"工作成果丰硕。我县累计荣获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畜禽遗产资源保种场等国家级荣誉2 项,获得省政府打造优势特色千亿产业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以及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年度综合评估优秀生产监测县、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创建工作优秀县、生猪良补项目执行核查评估项目执行优秀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年度考评优秀县、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优秀县和2022年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先进县等省级荣誉8 项、市级荣誉1 项。我县保障粮食安全典型经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典型经验、农业"三品一标"生产典型案例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三资"监管模式《抓实"三资"治理 推进清廉村社建设》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报道推广。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工作先进做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教育片被"金秋五课"作为典型经验采用、并推荐到中组部在共产党员网上展播。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突出抓好主要农产品供应,守住农业生产底线。一是粮食生产稳定向好。坚决扛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以国家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为统领,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粮食产业过百亿元全产业链。今年完成粮食生产任务130.84万亩,其中早稻44.351万亩,中稻25.036万亩,晚稻49.313万亩,旱粮12.14万亩(大豆4.26万亩)。二是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立足落实国家油料安全战略,积极落实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扩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规模,积极落实油菜扩种任务。截至目前,我县已完成油菜移栽70.13万亩,扩面2.84万亩,超省市下达任务1.7万亩。三是"菜篮子"产品供应量足质优。生猪生产稳定发展。预计全年存栏生猪90.28万头,出栏生猪133.5万头,产能处于合理水平,后期市场供应有保障。牛羊禽肉和水产品稳定增长。预计全年存栏牛4.48万头,出栏牛1.65万头,存栏羊6.31万只,出栏羊6.94万只,存笼家禽1210万羽,出栏家禽1680万羽,水产预计产量7万吨,水产养殖面积15.7万亩,稻渔已放养面积7.9万亩,工厂化养殖4.1万立方米,名特优水产品生产面积5.3万亩。蔬菜播种面积稳中有增,产品供给充足、产业发展总体向好。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1.8万亩,产量47万吨,产值10.9亿元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四是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监测帮扶机制进一步健全。截至目前,超过45%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2916户监测对象已落实帮扶措施。大力发展扶贫产业,2022年农业产业项目入库353个,已实施122个项目,安排衔接资金2173万元,所有支持的项目都是在项目库中择优选择。积极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脱贫户"等产业帮扶模式,促进脱贫户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达到55%以上。积极开展工会福利采购和电商平台等渠道助力消费帮扶,累计帮助脱贫地区销售农产品 1.2亿元。

(二)突出抓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不断夯实三农基础。一是耕地保护建设持续加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紧紧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定提升粮食产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2021年10.0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圆满完成,通过市级验收;2022年9.2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全面动工。严格耕地分类管控。2378.9亩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和管控工作全部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1%。二是农业机械化率持续提高。全县农机装备水平呈跨越式增长,全年农机总动力达87.01万千瓦,推广农机具700多台(套),机械化水平稳步增长。实现水稻、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为82.78%、68.7%,分别较上年增长1.66%、1.24%。大力推进机收减损,水稻机收平均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截至目前,补贴购置补贴机具1788台(套),发放补贴资金1370.44万元,资金发放率86.8%,被评为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三是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历次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回头看",整改成效进一步稳固。加快推进化肥农药"两减量"、秸秆粪污"两利用"、农膜农药包装物"两回收"行动。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肥技术、加快恢复绿肥发展,实施有机肥替代行动,创建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配套升级版示范县。全年完成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配套升级版示范面积6万亩次,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98万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65.5万亩有效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1%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8.44%,设施配套率100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82.7%四是抓好外来物种防控。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协助省厅构建农业外来入侵物种信息数据库加强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福寿螺两个外来物种的日常监测和跟踪监测,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技术,有效防止加拿大一枝黄花福寿螺五是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全县建立禁捕网格化管理系统,搭建智慧渔政平台,对8个乡镇蒸水河流域10个重点河段实现禁渔监管全覆盖,实现与省市渔政调度指挥中心互联互通,"人防+技防"的禁捕水域常态化监管正全力保护好渔业资源,守护好一江碧水。全年放流苗种300余万尾,立案查处2起

(三)突出抓好产业振兴,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一是做优特色产业。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打造为主抓手,聚焦"一县一特"和"两叶一菌"优势特色产业,扩面提质湘黄鸡、羊肚菌、茶叶、烟叶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新增创建省级特色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9个,关市蔬菜小镇被评为省级产业强镇。不断做大做优"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西渡镇梅花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二是做响农业品牌。重点维护运营和宣传推介好现有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培育"角山"等本土企业品牌,深挖渣江米粉等乡土品牌。立项建设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和驻粤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推动我县大宗农产品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2022年,新增绿色食品认证产品6个,有效"二品一标"认证农产品63个,全县"二品一标"农产品年产量60万吨以上。三是做强农业全产业链。积极发展融合主体,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打造产业集群。2022年我县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被评为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创建省级特色农业产业园1个。积极探索"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骨干,以农户为基础"的产业化联合体新模式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个,全县规模农业企业发展到46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14家、市级5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187家、家庭农场发展到1443家,其中创建省级示范社5家、市级7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市级7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75家,全年农产品加工产值预计突破300亿元。四是做深农产品加工。大力支持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技改升级,扶持开发渣江米粉、石市糄粑、西渡湖之酒等传统稻米加工特产,提升粮食精深加工水平。重点推进角山米业婴幼儿配方米粉开发、酃渌黄酒产业园、鑫粤农业薯类食品开发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四)突出抓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一是村庄规划全面覆盖全面提升农村规划建设质量和效率,高起点完成全县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规划编制,以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契机,重点创建1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为促进全县乡村治理标准化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我县成立了衡阳县城乡治理标准化、文明城市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落实"污水整治提升、垃圾治理提升和美丽乡村示范提升"提升行动。全力以赴打好"碧水保卫战"地表水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以上,达标率100%。全县清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51个,共清运和处理农村垃圾3万新增垃圾桶5681个。三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空心房"拆除有序推进。澄清底子,分类施策,拆除"违建房""危险房""空心房""废弃房"7285栋,复垦复绿近1500亩,建设村民休闲小广场24个。积极推进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认真实施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新建仓储冷藏库27个,全县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共计8000m3,农产品就近冷藏能力进一步提升。四是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振兴"领头雁"培育计划。持续推进"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积极搭建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完善农民教育培训长效运行机制。全年共计培育现代农业带头人280人、培训农技人员111人、科技示范主体120人、培训农户200人次。五是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派出农业科技特派员28人,分别分配到有需求的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等开展科技服务。组织26个技术服务工作队,全程指导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等工作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及指导服务,组织开展产业项目培训。

(五)突出抓好农村改革,不断激发乡村活力。一是继续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与改革。抓好农村土地信息平台建设,出台了《关于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通知》、《衡阳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操作规程》,为全县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提供了政策支持,全面实现了乡镇与省市县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57.39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67.48%,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0%以上。截至目前,已经录入"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信息系统"的流转主体2627个,其中流出方2571个,流入方56个,流转面积6.5万余亩。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认真开展"三资"整治。分别下发了《衡阳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通知》,对农村集体资产家底不清、集体经济合同不规范、集体财务管理不规范、集体债权债务管控不严、集体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进行排查、清理和整治。全面启动村社分账。全县已有213个村完成了账户分设、资产分管、核算分立,全面实现村(居)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居)委员会会计核算分账管理。完成16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赋码证换证,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三是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与管理。进一步理顺宅基地管理职责,建立动态巡查机制。稳妥清理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对省农房办下发的图斑进行实地查核,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制。全年共制作横幅100条、宣传标语3000张、宣传手册50000份、派出宣传车24台对全县各乡镇进行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全覆盖宣传,共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36依法处置违建2起四是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全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收入整体提升,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部清零;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3个,集体经济收入50~100万元的村10个,全县60%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得到提升。五是乡风文明建设有效推进。建立"厚德同心积分银行",引导农民养成做好事、行善举的文明行为习惯。我县"梅花"模式入选"湖南省基层改革探索100例"。以党员、"五老"、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衡阳群众"志愿者、热心群众等所在家庭为中心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文明实践进家入户。

(六)突出抓好农业安全生产,农业生产安全持续稳定。一是农产品质量监管有力。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农产品生产主体管理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全面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共免费发放400本,开具合格证5.5万余份。继续推进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进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平台企业66家,实行"身份证"管理企业62家,产品152个。二是加强农业执法力度。深入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执法职能,配强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扎实开展农资打假"春雷"行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全年共计检查313次,立案9起,结案8起,罚没金额共计32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达800万元。开展动物防疫专项监督检查活动40次,检查定点场所113个,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窝点。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业安全生产大检查,持续开展拖拉机安全顽瘴痼疾专项整治行动和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全面排查整治重大风险隐患,全力防范生产安全事故。三是及时做好抗灾救灾工作。进一步完善"统一指挥、信息共享、联合会商、社会协调、应急处置、专家辅助"决策指挥体系,立足"综合防、协同防、主导救、统筹助",推动"具体防、为主防、支撑救、分工助",落实农业抗灾救灾及灾后复产工作,全力服务全县防汛抗旱大局,保障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夺丰收,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七)突出抓好党建引领,建强"三农"工作队伍。一是加强思想教育,丰富学习内涵。局党组把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研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组织集中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视察湖南指示精神等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理论武装,强化素质提升,结合具体工作实践,把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履职尽责、提升业务水平上,确保党建工作贯穿业务工作的全过程。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夯实工作作风科学制定《衡阳县农业农村局清廉机关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资金项目全程监管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局属各单位管理的通知》等文件,扎紧制度笼子,对项目经费、工作人员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深挖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项目、职工家庭中的廉洁因子,扎稳筑牢清廉机关建设基础。深入开展党员积分管理,进一步完善"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全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名,发展党员2名。全面强化队伍建设严把人选政治关和任职资格条件,配合市级"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我局联动选派了 18名干部人才下沉到乡,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三是规范活动开展,凝聚干事创业活力。局党组注重提升党日质量,严格规范党日审批流程,严控外出时间范围,强化活动经费管理,严格执行纪律规定,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先后开展"科技服务到一线,助力春耕备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职工羽毛球赛、"观看乡村振兴‘金秋五课’专题教学片"、"观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集中学习传达党的二十大精神"等10余次主题党日活动。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组织成立粮食生产、助农抗旱、污染防治、禁渔禁捕等指导队,成立森林防火巡查工作队、反诈宣传工作队、"党员抗疫临时支部"等。着力聚焦目标,全年共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有效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互助共赢。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当前,我县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压力不少。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等因素影响,去年以来,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一路上涨,今年以来依然维持持续上涨趋势;种子价格也有所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升,挫伤了农户生产积极性,种植效益受到影响。受自然灾害影响抛荒耕地复垦和"非粮化"耕地治理难度持续增大。

(二)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中小型水库渠系渗漏严重,山平塘等小农水设施淤积病险现象普遍,抗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虽然近些年来我区持续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面对恶劣天气、汛情等自然因素影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欠账较多。

(三)产业结构矛盾仍需调整。一产"一村一品"的特色不够鲜明,部分农村产业规划没有充分了解本地农村产业基础。二产连接两头不紧密,全农产品加工业依然是短板,全县多数农产品出售以原始产品或初加工产品为主,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较低,缺乏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支撑,且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偏低,融合度低、加工产业链短,行业领军企业相对较少,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瓶颈凸显,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新动能接续仍需进一步加强。三产刚刚起步,农村价值开发不充分,对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挖掘保护不够,农村产业融合欠佳,休闲旅游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个别生态观光园自身定位不准确,简单照搬外来模式,缺乏创新特色,难以吸引游客。

(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要久久为功。耕地保护和治理周期长、所需投入大过去化肥、农药、农膜大面积过量使用导致的地表和地下水体污染和土地板结、沙化问题。近年来,虽然化肥农药农膜减量化不断推进,但是需要时间过程进一步改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依然存在,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粪污秸秆循环"肠梗阻"需逐步打通。

四、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三农"工作,将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为总揽,以创建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契机,以"端稳端牢中国粮、做优做香湖南饭"为主线,以"六大强农"行动实施和"百十亿"产业链打造为主抓手,紧盯"落实"两个字,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开启"三农"工作新征程,开创"三农"事业新局面。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4%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0%以上,全产业链产值300亿元以上。

(一)高站位保障粮食安全

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健全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汇聚起重农抓粮的强大合力。按照"稳水稻、扩旱粮、增加复种、遏制抛荒、减少非粮化"思路,做到应种尽种,宜种尽种,扩大种植面积,确保全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35万亩,实现粮食总产60万吨以上、油菜面积突破70万亩、扩种大豆5.1万亩,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0.8万亩以上。提高产量和品质,大力推广镉低吸收水稻优质稻新品种和"三高双低"油菜良种,继续推广良种良法高产栽培技术,高标准办好西渡台源渣江三湖洪市演陂10万亩双季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圈、西渡岘山演陂库宗桥3万亩油菜高产示范片、关市岘山千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和西渡洪市岘山杉桥千亩镉低吸收水稻新品种示范,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监测点双季稻生产。抓牢抛荒耕地治理任务,采取耕地抛荒治理"常巡查、早发现、严处置"的常态化监管机制,加快治理进度,督促复耕复种治理到位,严防新增再抛荒,确保耕地抛荒治理任务清零。抓好"菜篮子"保障任务,做好特色产业园摸底调查,推广科学施肥、绿色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严格落实畜禽养殖任务,计划全年畜牧业产值提高5%,打造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基地2个。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进水稻、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强化农机化公共服务,强化服务三农意识,着力抓好农机服务,精心组织"春耕"、"双抢"、"冬种"等重要农时季节农机作业服务,争创省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家,省级示范社2家。

(二)高水准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做优特色产业。依托现有基础,整合各方资源,高标准建成羊肚菌、烟叶等高效农业基地,因地制宜培育一批以"一特两辅"产业为重点的特色产业示范园。规划种植烟叶1.44万亩,力争收购烟叶突破3.6万担。是做响农业品牌。重点维护运营和宣传推介好现有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培育"角山"等本土企业品牌,深挖渣江米粉等乡土品牌。立项建设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和驻粤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推动我县大宗农产品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坚持农产品标准化、优质化、公认化,努力打造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全县传统农业向品牌农业、特色农业转变,扩大"湘黄鸡""衡阳台源乌莲""寺门前猪""长永甲鱼""西渡湖之酒"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力争新增农产品"两品一标"2个以上,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三是做实追根溯源。建立农产品、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及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机制,推行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管理,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极打造集育苗、生产、加工、储藏、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龙头。四是做深产业融合。探索伊源牧业"共享共建"、梅花乐园"村企合作、村民众筹"、一园农业"会员认领"等前沿业态,发展设施农业、种养加综合、农牧渔结合及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农业产业强镇和产业化联合体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鼓励龙头企业标准化、智能化生产,合理布局商品直销网点和物流配送中心,依靠线下直销和"互联网+"电商营销模式,强化产销对接,降低交易成本。推进技术创新,开发新功能,做好"品牌"大文章,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到集群成链,壮链优链,全链融合。

(三)高品质建设美丽乡村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大力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和村庄整洁行动全方位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以推进乡村治理标准化为契机,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坚持"好"字当头、质量优先、注重实效。持续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以"一拆二改三治六化"为主要内容,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确保全县所有的行政村(社区)干净、整治、有序,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以治"五乱"、推"六化"行动,规范乡镇集镇管理。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打造5个左右和美乡村示范片、100个左右秀美屋场,创建省市县美丽乡村30个以上。二是推进集镇管理标准化加强集镇农贸市场建设,全力整治马路市场,实施划行归市,规范集镇经营秩序。推进广告门店招牌标准化,严格整治出店、占道经营和流动商贩等现象。推进基础建设精细化,加强污水管网、道路绿化等基础建设。加强集镇规划控制,严格规范集镇房屋门店建设,大力整治非法占地、违章建设等行为。规范集镇交通秩序,施划标识标线,规范车辆停放,做到井然有序。三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区分类推进治理。重点整治水源保护区和城乡结合部、乡镇政府驻地、中心村、旅游风景区等人口居住集中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为重点,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综合治理,基本消除较大面积黑臭水体。四是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结合实际,统筹"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治理体系和服务,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构建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巩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成果,杜绝新增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按照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设置垃圾投放点、分拣点,培养农民定时定点分类处置垃圾的生活习惯。是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指导村社区)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制定好村规民约,以乡风文明、村规民约的教化来转变村民卫生陋习。对村组主干道、公共区和庭院等进行绿化,无杂草灌木丛生。因地制宜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广场、小公园、小运动场、小图书室、小娱乐室、小歌舞厅、小影院丰富群众生活。

(四)高标准深化农村改革

一是推进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坚持把依法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不动摇,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不动摇。运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探索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根据实践发展要求,丰富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承营权的有效实现形式,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土地承包数据动态管理制度,实现承包土地信息联通共享。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建立农村集体产权管理信息平台,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全面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试点,实行村社账务分离。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面落实衡阳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借鉴外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充分发挥资源、地域、文化等方面优势,探索资源利用、服务创收、旅游带动、股份合作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特色发展、加快发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集中打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标杆村4个,50-100万元示范村18个,全县60%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提升30%以上。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村级财务清查、审计和监督。认真做好"互联网+ 监督"和村级财务统一软件上线管理工作。全面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账务监管和村级财务清查、审计和监督,全面实行"村财乡管村用"规范化管理。三是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积极引导各类乡村人才成立家庭农场、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兴办或入股企业,发展农业产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广大小农户走同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始终充满活力,不断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计划全年新增家庭农场50家、农民合作社30家。四是加快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全面建立"一个窗口对外,多部门内部联动运行"的农村宅基地联审联办机制,保障农民建房合理需求。节约集约利用宅基地,鼓励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开展农村宅基地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置涉及宅基地的各类违法行为,防止产生新的违法违规占地现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