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型博彩公司_bob电竞体育博彩-投注*官网

图片

衡阳县2021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规划


去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县政府相关文件会议精神和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持续增收,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我县被批准创建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有望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全省生猪复产保供先进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全省动物防疫先进县;我局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工作先进集体,台源镇朱霞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新增"长永甲鱼"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我县作为全国农村厕所革命现场会主要参观现场,得到胡春华副总理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主流媒体先后6次报道了衡阳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农村改厕的典型经验;我县保障粮食安全的经验作法代表湖南省入选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典范案例。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聚焦底盘"稳",优质农副产品基地做大做强。一是粮油生产双稳双提。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5.57万亩、粮食总产60.16万吨,超过市定目标任务7.07万亩、0.3万吨。夏收油菜67.45万亩、总产菜籽8.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3.4万亩、0.73万吨。排查抛荒耕地3.38万亩,复耕复种3.31万亩。二是畜牧水产健康发展。全年出栏生猪145万头、存栏生猪105万头,存栏、出栏、母猪存栏三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在建年产能5000头以上的"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猪场37个,投产后可新增生猪年产能100万头以上。新增特种水产品养殖面积1800亩,发展稻田综合种养3.8万亩,渔业总产值达9.63亿元。三是特色基地持续壮大。湘黄鸡、台源乌莲、精品蔬菜、特色水果、有机茶叶、烟叶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扩面提质。新增"湘江源"品牌认证企业2个、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3个,认证企业和批准基地新增数量和总数均居全市第一。县湘黄鸡省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片创建通过省市验收,新增省级特色产业示范园3个、市级5个。种植烟叶0.7万亩,收购烟叶1.57万担,产值2495万元,跻身国家烟叶基地单元县。

(二)聚焦百姓"富",乡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一是农业投资集聚创富。全年完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新增入库农业重点项目27个,投资完成率居全县第一。投入产业衔接资金4478万元,实施农业特色产业项目344个项目。总投资29亿元的正大集团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签约落户,猪场选址设计基本完成,进入动工建设阶段。利用国开行融资贷款3.45亿元打造农产品保供基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片。二是精深加工转化领富。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75家,新增6个,农产品加工产值400亿元。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净增15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69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0个。沛科有机肥加工、天地恒一中药材加工项目建成投产,角山米业婴幼儿米粉生产线项目扩建完成,天天见与喜传天下合作开发的南竹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三是品牌增值带富。新增绿色食品18个,新增"长永甲鱼"国家地标品牌认证,全县"二品一标"农产品年产量突破60万吨。角山米业继续入选"中国好粮油"品牌企业和中国大米加工50强企业。台源乌莲、渣江土头碗入选"味道湖南"招牌菜,渣江米粉、长永甲鱼入选全省"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品牌。四是产业融合增富。全域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台源镇成功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东湖寺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全国农业特色产业"亿元村。西渡镇梅花村、岘山镇永禄村、关市镇唐市村、界牌镇上塔村入选全省"一村一品"重点村。新增五星级休闲农庄1个、四星级2个、三星级3个,库宗桥镇成功承办全省第二届油菜花节分会场,乌莲小镇、清花湾、田园沐歌、白石园稻田公园等田园综合体建设初具规模,农旅融合、互联网+等新业态方兴未艾。

(三)聚焦全域"美",乡村建设换档提速。一是农业综合产能再提升。2020年6.4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通过县级验收。2021年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0.06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0.46万亩),重点打造岘山镇万山村、演陂镇上自村、石市镇龙田村三大示范片,已完成总工程量75%以上。新增农机动力1.67万千瓦,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85.35万千瓦,水稻、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21%、66.59%。新建钢架大棚2.7万平方米,新增冷链仓储设施库容1万立方。二是农村人居环境再提档。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新(改)建户用卫生厕所15600户,建设公厕15座,完成省市分配的任务。推行网格化管理,群众满意率100%。加大6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力度,打造西渡镇梅花陡岭片、清花湾片、台源镇东湖寺片、洪市镇明翰片等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片,创建省级美丽乡村7个,市级美丽乡村13个,提升"五朵金花"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程。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再提质。创新打造的全省第一家"县级智慧农机平台"在农民丰收节荣登央视。建成农事综合服务中心12个,整合农资农机、农艺农技、市场信息、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和服务主体,提供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助农增效。培训农技人员105人,科技示范主体120人,培训直播带货农民主播200名,演陂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被评为"湖南省五星级服务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四是绿色发展再提标。完成16.7万亩中轻度受污染耕地修复、2077.55亩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安全利用类面积16.49万亩。蒸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建设全面完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全面推开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建设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制定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和管理方案,开展普查检测,制定外来生物安全防控方案,建立健全灾害应急机制,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四)聚焦农村"和",乡村治理创新推进。一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新增耕地流转10.13万亩,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为103.8万亩,承包地确权率96.9%,农户确权率97.1%。农村产权制度和农村宅基地改革慎稳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回头看"任务全面完成。重点扶持10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重点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万元以下的村集体经济空白村全面清零。二是财务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加强村级财务公开和审计,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互联网+监督"平台,村级财务核算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乡风文明建设成果巩固。全县所有村建立"厚德同心积分银行",引导农民养成做好事、行善举的文明行为习惯。结合实际修订乡规民约,营造舆论环境,保障乡风文明建设制度化。

二、问题与不足

(一)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压力不少。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紧缺,农资、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粮食价格相对稳定,粮食收购要求日趋严格,种粮比较效益难以提升,加之近三年粮食生产连续遭受严重龙卷风、寒露风、洪涝灾害重创,水稻生产"压单扩双"、抛荒耕地复垦和"非粮化"耕地治理难度持续增大。另一方面生猪养殖场建设环境趋紧,养殖污染问题依然存在,群众接受度不高,导致猪场建设选址难、用地难、手续办理难,同时疫情不平稳、猪价波动大,生猪产能提升有阻力。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大而不强是困扰我县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症结。主要表现在企业多、规模不大,产品杂、品牌不响,经营粗放、精深加工不够,融合度低、产业链条不壮。全县发展前景好、综合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少,真正拿得出手的龙头企业屈指可数,缺乏能在全省引领行业发展、全国叫得上号的旗舰型龙头企业。农业区域品牌影响力有限,老地标品牌"西渡湖之酒"缺乏有实力的企业挖掘开发品牌价值,新认证地标品牌创建投入严重不足,推介宣传尚在起步阶段。作为养殖大县,引进合作的畜禽熟食加工企业至今尚未投产。

(三)农业基础支撑不强。一方面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待改善。中小型水库渠系渗漏严重,实际使用率减少30%以上,山平塘等小农水设施淤积病险现象普遍,防汛抗旱能力较弱。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示范工程为主,项目覆盖面和建设标准与实际需要差距较大。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程度待提升。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尚未普及,油料、果菜茶、畜禽水产等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不广。同时,农村面源污染及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力度亟待加强。

(四)乡村振兴保障不足。人才、资金、土地、科技等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要素保障不力,尤其突出的是人才和资金。局系统人员老化,专业人才、综合型人才短缺相当严重,中青年技术骨干少之又少。乡村农技力量薄弱更甚,乡镇综合改革后,基层农技人员力量更加分散,人员老化断层日益加剧,乡镇农业综合执法任务繁重,队伍却未真正建立。县财政资金紧张,无法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的要求,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经费没有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同时,中央财政对农业的转移支付、粮食生产发展资金不能足额保障用于农业农村工作。

(五)工作机制体制不顺。一方面政策执行不到位。目前,县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没有设立在县委农办或县农业农村局,其牵头抓总职能明显弱化甚至丧失。另一方面改革推进不彻底。长沙宁乡、常德汉寿、岳阳华容等全省农业大县(市)及工作先进地区,农业农村局系统改革均已实现人、财、物、事统一归口管理,只设局机关1个一级预算单位。

三、2022年工作思路及打算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市县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县"三农"工作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三强一化"建设要求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三五一"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创建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契机,以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为总抓手,以"六大强农"行动和新"三品一标"建设为主线,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推动全县"三农"事业开创新局面。

(一)围绕"抓统筹",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围绕"现代农业领航区、农产品加工区、生态宜居典范区、城乡融合样板区、共同富裕先行区"目标,高起点完成全县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规划编制。力争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2022-2023年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以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契机,抓好61个省级示范村创建工作,全方位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争取2022年有5个以上示范村通过省委省政府验收授牌。

(二)围绕"守底线",全力扛牢政治责任。一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严守粮食生产面积落实、消除耕地抛荒、受污染耕地退出水稻生产三条底线,坚决完成全年粮食面积135万亩、粮食总产62万吨、粮食全产业链产值过70亿元的3大任务。发展油菜70万亩,实现菜籽总产8.2万吨以上。二是守住耕地安全红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部署,时刻紧绷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巡查整治和"大棚房"清理整治两根弦,坚决落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措施,严格管控区一律退出水稻生产。2022年3月份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入户调查,统筹计划好2022年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工作。三是守住质量安全底线。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四个最严"要求,全面实施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和"合格证"制度,规模以上主体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管理。积极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积极参与回收地膜的自觉性,确保政策宣传全覆盖,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四是守住生产安全底线。继续开展拖拉机安全顽瘴痼疾专项整治,全面进行摸底排查。持续开展拖拉机安全顽瘴痼疾专项整治行动和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计划2022年创建一个平安农示范乡镇。 

(三)围绕"强产业",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以"强链""创园""培企""富村""特镇""壮基"乡村产业振兴重点工程为主抓手,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一是做强基础产业。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壮大"粮、猪、油、菜"四大基础产业,改进订单生产模式,提质衡阳县优质稻产业园建设,2022年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实现年出栏生猪145万头以上,年存栏生猪100万头以上的目标。推进正大集团100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建设,力争22个猪场全部建成投产。打造一批设施蔬菜基地,新增认证2个"湘江源"品牌企业、3个粤港奥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推动我县大宗农产品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走向国际市场。二是做优特色产业。以"一特两辅"特色产业为重点,优化产业布局,推广综合种养、"三产"融合等绿色高效模式,高起点建成优势特色产业基地。继续开展养蜂技术服务工作,打造油菜花等蜂产品品牌,做好各类蜂产品宣传工作,特色蜂产业园项目推进,促进养蜂生产稳步增长。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养殖业,以"长永甲鱼"为重点,加快形成养殖业特色优势产区,多渠道拓展消费需求。三是做精加工转化。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农产品田间地头初加工、实现减损增效。引导龙头企业和规上加工企业技改升级,提升加工转化增值空间。推进角山米业米粉专用粉生产项目、安发原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年前达产达效;支持天天见、喜传天下两大竹木龙头企业共建开发南竹精深加工产业园,岘山镇食用菌健康产业园正式动工;确保正大集团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养殖场板块建成投产、加工厂板块动工建设;立项建设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和驻粤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四是做响农业品牌。因地制宜制定项目,立足本地产业实际来打造"衡阳县味道"。如渣江的米粉、关市的红薯粉等传统特色产业,将其培育壮大,进而形成衡阳县特有品牌。重点维护运营和宣传推介好"衡阳台源乌莲""寺门前猪""衡阳湘黄鸡""西渡湖之酒"等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打响"正大"品牌,培育"角山""信旺""喜传天下"等本土企业品牌。整合全县农文旅资源,聘请高水准农业品牌运营机构,策划打造县域公用品牌,为全县农特产品赋能增值,争创农业品牌强县。五是做深产业融合。探索伊源牧业"共享共建"、梅花乐园"村企合作、村民众筹"、一园农业"会员认领"等前沿业态,种养加综合、农牧渔结合及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农业特色小镇和产业化联合体建设,集群成链,壮链优链,全链融合。

(四)围绕"争项目",全力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十四五"时期,全县以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项目为统领,最大份额争项争资,打造"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的"五化"现代农业体系样板。一是梯队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积极对接乡村人才振兴政策项目,重点打造农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梯队式培育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经营管理"多面手"、农业科技"土专家"和能工巧匠,让更多人才回流乡村,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二是梯次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粮食产能,保证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按照"设施齐全、智能高效、按需定制"的标准,借助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项目,示范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版。三是持续提质农村人居环境。全县以推进乡村治理标准化为契机,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注重改厕提质,始终坚持"好"字当头、质量优先、注重实效的原则,狠抓产品质量,狠抓首厕过关,狠抓管护机制,确保改厕使用率、管护率、群众满意率"三个100%"。注重垃圾治理,全县所有的行政村推广"厚德同心积分银行"建设,引导农户开展垃圾治理受益农户适当收费行动(每户每年60元)。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的垃圾分类办法,在全县建设和推广垃圾分类收集亭,积极推进"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注重污水处理,建立"厕所改造管散户、生态湿地管屋场、集中处理管城镇"的农村污水处理体系,在居住密度较大的村组,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解决农村污水直排问题。注重集镇整治,重点治理乡镇集镇乱建、乱扔、乱排、乱停、乱摆等"五乱"现象,开展硬化、美化、亮化、绿化、序化和文化等"六化"行动,加强集镇农贸市场建设,整治马路市场,实施划行归市,规范集镇经营秩序。注重美丽乡村提升,加快美丽乡村全域推进示范县建设,提升打造西渡镇梅花陡岭片、清花湾片、金兰镇金狮片、岘山镇岘山永绿片、台源镇东湖寺片、洪市镇明翰片等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片,创建省市县美丽乡村30个以上,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四是全面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紧扣"办点示范、为机育秧、大户购机、技术指导"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提升农机化率,争创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争取"数字大米"等重大支持项目。整合农资农机、农艺农技、市场信息、人才资金等各类生产要素和服务主体,试点打造1-2个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探索建立全产业链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五是集中打造绿色种养示范县。抢抓"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项目落户我县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特大沼气工程"国债立项机遇,加快普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种养循环堵点,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五)围绕"抓改革",全力推动乡村善治。一是进一步推进土地承包制度改革。部署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在试点基础上研究制定延长承包的具体办法。探索对2年以上抛荒耕地由村民小组收回,流转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复耕复种。二是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建立农村集体产权管理信息平台,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三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鼓励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开展农村宅基地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置涉及宅基地的各类违法行为,防止产生新的违法违规占地现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