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师校史 | 海师前世述略:民国风云(1902-1949)

发布时间:2019-09-16 11:02:19来源:档案馆:杨中曦

    八国联军入侵后,清政府为讨好帝国主义,缓和国内的不满情绪,开始实行“新政”。教育上进行施行“癸卯学制”,作为实行“新政”的实际行动,并于1905年废除科举,下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

海师校史

清政府颁定“癸卯学制”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琼州府中学堂更名为琼崖中学堂,校园也进行了重建,仅保留了原来的奎星楼。现存的楼房斋舍基本仍保持着当时的原貌。

海师校史  
奎星楼

    学堂设置了新的课程,制订了新的规章,聘请具备西学知识的新教员,购置新的图书、仪器、教具。该年秋招收旧制中学2个班,学制四年。琼崖中学堂是全岛的最高学府,提倡西学,慕名而来的学生很多。这些学生思想意识已消除了“金榜题名,荣宗耀祖”的观念,滋长“学习西学,革旧图新”的新思想。当时新生的录取,条件优越,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也较好,为后来的共和政体培养了许多志士英材。

    随着清政府的愈发腐败和疯狂,海南的革命力量也在逐渐壮大。1909年,海口市建立琼崖第一个同盟会支部,琼崖中学堂学生徐成章、徐天炳、梁秉枢等人秘密参加该组织,成为琼崖地区最早的同盟会会员。武昌起义后,受海南政局影响,学校停办数月时间。中华民国成立后,学堂才复课,并于1914年更名为琼崖中学校。由于时局动荡,琼崖政客集团在各个领域培植各自势力,执掌学校者也如走马灯般更替。1920年秋,琼崖中学改称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简称六师)。

海师校史

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图书馆

    学校学生政治敏感,反应强烈,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反对军阀。部分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感召下,投身革命,参与创建琼崖苏维埃政权。

    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大革命时期广东共青团工作和青年运动的先驱,海南地区党组织和革命武装的创建人之一杨善集,于1915年考入琼崖中学校,积极学习,广泛涉猎各种进步书刊。

海师校史
杨善集

    五四运动时,他担任琼崖十三属学生联合会宣传股长。在学联会的领导下,海口、府城各校学生上街游行示威,声势震动全岛。后来他到广州学习,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4年,杨善集被选送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6年,中共广东区委任命他为特派员返琼指导工作。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他的领导下,党领导的全岛武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7月,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琼崖特委将全岛革命武装改编为琼崖讨逆革命军,成立琼崖讨逆革命军司令部,特委书记杨善集任党代表。1927年9月23日,杨善集在领导全琼举行武装总暴动的椰子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其生前的战友聂荣臻元帅曾赞誉说:“杨善集同志短暂的一生,一贯忠诚于党的革命事业,他是一位好同志。”

    1935年,六师改名为广东省立琼崖师范学校。
    抗日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长驱南下,战火步步逼近海南,琼崖师范学校也深受战祸的威协。为保障师生的安全和避免敌机的直接扰乱,学校决意迁离海府,选择环境偏僻而又具备办学条件的琼山县东山镇苍苑村设新校址。1938年3月底,琼崖师范学校在苍苑村设校开课。一年之后,日军在海口登陆,海南沦陷。

    琼崖师范学校的师生不愿在日军占领区办学,不愿接受侵略者所实施的奴化教育,各自逃亡,学校被迫停办。敌伪统治海南期间,在府城镇的琼崖师范学校原址开办伪琼崖第一中学,后又改办东亚制药厂。
1945年8月,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辞家多年遭逢乱难而流离的琼籍人士,都争先恐后重归乡里。1946年1月,经省府会议决定:设在化县的琼崖中学,搬回琼东县嘉积镇省立十三中原址;设在信宜县的琼崖中学粤北分校迁至原琼崖师范学校的原址,并以“琼崖师范学校”之名复学。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国民党广东省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的陈济棠,蓄意招揽人才,妄图偏安海岛。1949年,陈济棠委任符志逵为琼崖师范学校校长。接任不久,胸怀大志,锐意图强,一心致力于海南教育的符志逵,开始在古老书院为海南教育酝酿成立一所真正意义上的高等师范学院。